亩产超吨粮曾经是水稻不可企及的目标,但现在喜看稻菽千重浪,这个数字变得越来越普遍。今年10月中旬以来,各地中晚稻迎来收获,喜报接连而至,公开报道显示,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至少已有5省水稻单产突破1000公斤,且全部打破所在省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示范田产量虽然不能代表大田产量,但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藏粮于技”,开展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与示范,对于我国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中国碗装中国粮”意义重大。

特别值得一起的是,11月19日传来消息,中国农科院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最新研究证明,近50年来我国水稻品种改良与稻作技术创新在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为碳减排作出重大贡献——单产提高130%、温室气体排放下降70%。该成果不仅回应了国际上对我国现代稻作“高产高碳排放”的错误说法,及时为我国水稻产业正名,而且也为全球高产低碳稻作创新指明了方向。

6省创高产新纪录 

11月16日,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水稻超高产攻关212亩示范方实产验收现场,专家组通过随机抽取三块1亩以上田块进行实收测产,测定亩均产量为1023.8公斤,其中最高田块亩产量1053.7公斤,创安徽省水稻单产新高。之前的资料显示,安徽水稻单产最高纪录为1020.5公斤。

浙江水稻高产创建也迎来新高度。11月12日,浙江省江山市泉塘植保专业合作社林德阳申报的“甬优12单季晚稻”攻关田测产验收,实割面积1.005亩,湿谷总产为1217.48公斤,采用种子标准法测定水分和净度,折成14.5%标准水分后,测得干谷亩产为1106.39公斤。此刷新浙江水稻攻关田亩产纪录。


11月9日上午,在江西省共青城市苏家垱乡浆潭联圩一分场千亩示范田内,经测产测效专家组实割测产,示范田1000余亩一季晚粳稻平均亩产1022.2公斤,创江西省水稻单产最高纪录。

太湖稻区稻麦两熟制稻田也迎来吨粮。11月8日,南京农业大学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的水稻超高产攻关百亩示范方实产验收,亩均产量为1071公斤,其中最高田块亩产量达1102.9公斤。这是太湖稻区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当地水稻亩产首次突破1000公斤。

此前,在位于苏北的沭阳县青伊湖农场蔷薇分场,“嘉优中科1号”高产示范方实收测产为1089.7公斤,超过该县水稻2018年最高亩产的1052公斤,创下了江苏省水稻实收测产新纪录。不过,仅仅几天之后,这一记录就被上述南京农大给刷新了。


10月23日,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德程农场承担实施的超高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示范项目也传出喜报。选取三类地块共1721.7平方米,所种植的为“超优千号”(湘两优900)品种,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到1147.1公斤,相当于每公顷超过17吨,再次打破中高纬度世界纪录。这也是今秋以来已知的全国水稻亩产的最高纪录,仅次于去年云南个旧创下的超级稻1152.3公斤的全国最高纪录。当得知该消息之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电话连点6赞。

而袁隆平团队的杂交水稻也晒出了产量“成绩单”。10月22日,袁隆平团队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育出的新组合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基地实测实收,平均亩产1046.3公斤。

不只是高产

仔细分析这些水稻高产种植模式,都与栽培关键技术革新有着密切的关联。

太湖稻区获高产的秘笈为“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据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丁艳锋介绍,该技术曾在云南创造小面积1287公斤/亩,百亩方亩产超1000公斤的纪录。此后他就有个梦想,在太湖稻麦两熟制地区实现水稻机械化种植超吨粮。为了这一目标,南农大的科研人员和当地农技人员一干就是8年,终于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的水稻“营养餐”,即根据作物的目标产量、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土壤肥力,以及当季的需求量等指标,精确确定水、肥的供给量。

这套栽培技术除连续多年带来“高产”外,优势还在于“绿色”“生态”。目前全国使用该套技术的300多个试验点,平均增产18%,氮肥利用率高达45%,节水、减药20%以上。“让水稻好种、好吃,对环境友好,真正达到绿色优质高效的综合效果。”


安徽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灾害性天气频发,温光资源紧张,难以实现持续高产。为攻克这个难题,安徽农业大学武立权团队不断优化和完善,形成了区域化的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关键环节是在水稻前期减氮稀植、保证有效穗数的同时,主攻大穗,发挥抽穗期灌浆期的高光效群体优势,提高结实率,实现了大穗型粳稻的高效、高产。

浙江的“甬优12单季晚稻”攻关田采用水稻两壮两高、旱育秧、绿色防控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全方集中连片。该田块长势平衡、穗数多、穗形大,今年实收亩产达1106.39公斤,也打破该田块在2017年创造的亩产1071.51公斤的纪录。

水稻品种一般是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不过,今年这一现象也正在改变。

例如,“嘉丰优2号”在优质的同时在产量上获得突破。江西此次破纪录的一季晚粳“嘉丰优2号”水稻品种,曾获得“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示范田种植面积1050亩,其中直播720亩、移栽330亩。受今年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江西省大部分水稻受灾成灾,造成水稻减产。但采用宽窄移栽、节氨增效、后期保根、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综合防控、肥料精准施用等技术,该示范田水稻长势均衡,田间无明显病虫害,稻谷成熟度均匀。


此次测产的三个示范田的第三代水稻,均表现出株型优良、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籽粒充实饱满、不早衰等特点。此也标志着杂交水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水稻生产向更加优质、高产、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对于今年第三代水稻1046.3公斤的“成绩单”,袁隆平评价满意。同时,这位“杂交水稻之父”表示,超级稻突破亩产记录是无止境的,现在我们的超级稻正向亩产1200公斤,也就是每公顷产量18吨进军,以后还要冲击每公顷20吨大关。“这个目标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能达到。”

而在10月2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研发的耐盐碱水稻(海水稻)在新疆岳普湖县公开测产,最终理论亩产结果为546.74公斤/亩。盐碱地、荒滩等“农业荒漠”变粮仓,正因“海水稻”的到来而走进现实。